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助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2018年一季度,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狠抓服务业发展,全市第三产业呈现发展提速、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为促进全市经济健康稳定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一)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一季度,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3.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增速居全省第6位,增速比2017年全年提高2.1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30.8%,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
(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一季度,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4%,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不断提高,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扩张和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有效推动了服务业科学发展和三次产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并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积蓄了强有力的后劲。
(三)相关指标支撑作用增强。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用电量4248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0%,增速高于全社会用电量7.8个百分点。充分发挥电力消费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外电入境步伐,支持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快速发展,不断改善能源生产和供应结构,持续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高质量能源保障。
二、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一季度,各县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存在很大差距。增长速度最快的广饶县、东营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0.4%、9.7%,增长速度最慢的利津县、河口区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分别为6.0%、6.7%。
(二)行业发展不平衡。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7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自2017年7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开始上涨,国内看涨气氛浓厚,需求旺盛,带动全市依托工业炼化企业的几家油品贸易企业销售额快速增长;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2%,伴随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不断深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
同时,需要关注的是,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8.34亿元,比上年增长0.2%,原油运输管道的建设运营及新增车辆审批难度大等问题对全市交通运输业造成了较大冲击。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4.67亿元,比上年下降6.6%;1-2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1%。受企业担保资金链断裂的影响,虽然政府已进行了打包处置,但目前从银行统计情况看还体现不出来,只是降低不良贷款率;1-2月份,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同比下降4.2%,主要原因是今年保险公司不再做短期的理财性保险项目,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本期收入。
(三)服务业占比偏低,提升难度较大。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东营服务业占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从横向对比,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服务业占比仍然偏低。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3.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7.0个百分点,是全省唯一占比不超过40%的地市,居全省17地市最后一位。
(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治理结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一季度,东营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偏低,仅为30.9%,低于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7.9%)3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对GDP拉动(5.1%)2.8个百分点。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运行
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点。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产业结构调整仍需加快。一季度,东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3.4%,在全省各市排第17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明显偏大。东营第三产业比重比全省低27.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有重要意义。在下步发展中,我市要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在更高产业层次上推动全市经济发展。
(二)着力抓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组织实施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工业设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行业,推动全市服务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该市服务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取得良好成效。
(三)着力加大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运行情况网络调度管理和指导,选择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主营业务突出的龙头骨干企业加大培育力度,促其进一步做大做强;选择一批业态新、运营模式新、成长性强的创新型企业,加大培育力度,带动该市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创业创新等各方面的政策引导,着力促进小微现代服务业企业快速发展,促使一批服务业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达到规模企业标准并纳入统计范围,不断加大现代服务业经济规模。
(四)创新发展,强化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高度重视、正确引领、积极扶持,全力做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加强管理创新,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服务流程,加大对全市企业的服务。加快集聚区内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建设,构建集信息、研发、金融、物流、培训、展示、合作、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
(五)着力加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智力支撑。围绕不断提高服务业系统管理干部、工作人员以及服务业重点企业高管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委托高等院校举办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训班。组织该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家参加现代服务业管理、经营和创新等内容的高层次、系统化精准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落实人才吸引制度,加大人才引进扶持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